科技薪火,永续传承;创新驱动,引领未来。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科技史承载了人类思想与文明的演进脉络,推动科技创新浪潮奔涌向前。11月16日,恰逢陕西省科技史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由陕西省科技史学会主办,我校档案馆承办,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和我校科研处、理学院共同协办的“科技史与中国式现代化”暨陕西省科技史学会2025年度学术年会在我校明德校区开幕。

本次会议以“科技史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聚焦科技史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石油工业史、农业灾害史等领域,吸引了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延安大学、秦始皇陵博物院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参会研讨。
我校副校长张荣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省内外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向代表们介绍了我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尤其是石油科技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他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历史是文明传承之脉,当科技史的深邃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相遇,便碰撞出照亮未来的思想火花。他希望,与会代表能借此平台充分交流思想、深入研讨,激发研究活力,提升研究水平,共同为推动科技史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度融合贡献智慧力量。

陕西省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杨军昌教授致开幕词。他代表学会对我校精心组织本次年会表示诚挚感谢,并回顾了学会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学校渊源关系,并祝愿本次年会成为凝聚共识的舞台,期待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科技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在主旨报告环节,现场气氛热烈,我校铁人精神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郭岗彦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杨军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卜风贤教授、西北大学胡鹏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程至杰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兴起与“贫油论”的破解》《科技赋能 交叉融合:基于材料科学的考古研究(材料考古学)与艺术品创意设计的实践——以出土黄金饰件为例》《沉重的翅膀:灾害知识科学化的历史考察》《中国千年灾害等级:信息识别与分级方法》《黄淮西部地区史前作物结构演变研究》的精彩报告,引发了参会代表的强烈共鸣。在青年教师报告和研究生论坛环节,评审专家对入选论坛的研究生论文进行了细致认真的点评指导,与会代表还就数字人文、科技考古、农业发展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大会闭幕环节,陕西省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我校铁人精神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郭岗彦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致辞。他充分肯定了本次年会取得的学术成果和社会效应,并寄语广大青年学者,希望更多年轻人能积极投身科技史研究领域,传承学术薪火,共同开创科技史事业的美好明天。与会嘉宾还为在研究生论坛获评优秀论文奖的同学颁发了奖励证书。闭幕式由陕西省科技史学会秘书长唐泉教授主持。

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既为科技史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更是我校深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有力实践。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在科技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